
- 《外科风云》:拍一部合格的国产 14574
- 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 13347
- 影市观察:喜剧“铁拳”击中观众 13036
- 2017年第二届赤峰·蒙冀辽文化产 13027
- 2017年一季度赤峰市城镇居民消费 12434
- 《人民的名义》:对现实的关切引 9805
- 关显峰书法作品展在赤峰美术馆开 973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9729
来源:新华社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正在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抢救性记录工程,优先记录年满70周岁以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传承人。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但一些传统绝技绝艺随着传承人的去世成为历史。据介绍,内蒙古42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目前已有5人离世,超过60岁的占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因此,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
近两个月,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对蒙古族长调民歌、四胡、马头琴音乐、蒙古族服饰、好来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8名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采录,每位传承人口述采访时长在5小时以上。
抢救性记录的内容包括传承实践经历与人生经历、项目背景、技艺流程与特色等,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知识与精湛技艺,永久保留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据了解,抢救性记录工作形成的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影音及图书资料,进行必要的素材加工或数字化加工后,纳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www.31hghg.com赤峰文化产业网声明:原创新闻请转载者注明出处;此网站转载新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www.31hghg.com|免费注册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另,本网站长期征稿,一经发布,稿酬丰厚。更多消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